四月兒童月:玩具行動博物館-出發潭美國小
top of page
文章分享: Blog2
搜尋

四月兒童月:玩具行動博物館-出發潭美國小


陪孩子們一起翻轉上下課,讓學習更好玩

謝謝潭美國小家長會連續兩年的邀請

在四月兒童月

玩博團隊來到【內湖潭美國小】分享不插電玩具行動博物館

這一次出發的玩具以操作類為主分成兩個大區域的玩具小站

從「桌置益智+復古童玩區」到「動態大感統玩具」

其實都是運用生活自然科學的STEAM玩具

讓孩子在「翻轉上下課」的活動中

用不插電玩具改變學校空間給孩子的既有印象

在安全操作的前提下重新讓孩子對校園探索

改變學校跟學習在孩子心中定義

下課好好玩才可以學得更多

開啟無限的想像可能

原來!!!在學校也能有不一樣的玩法

分成兩個大區域的玩具小站從「桌置益智+復古童玩區」讓孩子現場挑戰竹槍台射擊的趣味

不清楚翻轉上下課是什麼意思?

台北市教育局以「翻轉教育」教育創新概念下提出【翻轉上下課】的想法

設定每年的4月份

讓國小選擇一天『上課10分鐘、下課40分鐘』

把上、下課時間顛倒過來讓學生自己做主「慶祝兒童節

體驗平常下課十分鐘之間沒辦法完成的事

【翻轉上下課】方式可以很多元

可以是單日整天的校內慶祝活動或是校外教學

也可以分成兩個半日好好玩2次

甚至是拆分成7堂課分散在4周都可以

這些都是可以由學校跟師生們討論決定的

所以也有很多老師選擇在四月份前後

把校外教學的「場域教學」重任定在玩博

讓玩博的專業玩具老師們帶領孩子學習「在學校玩不到的」玩具故事跟遊戲體驗

「動態大感統玩具」其實這些器材都是運用生活自然科學的STEAM玩具
讓孩子在「翻轉上下課」的活動中邊玩樂邊學習

下課好好玩才可以學得更多

為什麼翻轉上下課會是翻轉教育的一個重要概念呢?

許多大人總是關心孩子有沒有好好上課

其實我們都曾經是小朋友

不要忘記了

真正讓上學有意思的是那個珍貴的下課時間阿

誰的小學生時光下課跟午休時間是真的趴下來睡覺的

長大之後升學跟生活壓力開始變大

才感受到午休的珍貴(淚目)

但是小學生跟我們的需求不一樣

上學這段時間內「不只有上課,重要的還有下課」


把上、下課時間顛倒過來,讓學生自己做主「慶祝兒童節」
體驗平常下課十分鐘之間沒辦法完成的事

在「翻轉教育」的官網文章上提到:

「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神經生物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Neurobiology)透過老鼠的研究發現,像下課那樣的休息,如果能有較長時間的徹底放鬆,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讓所學的事物在腦海常駐更久。」

當然我們不是小老鼠

但我們都曾經是小學生

讓孩子「好好下課」有一個「有品質」的下課時間

反而可以增進記憶等學習效果

還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安全與社交人際關係

下課才是讓整個學習氛圍變好的關鍵阿

「有品質」的下課遊戲時間反而可以增進記憶等學習效果
還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安全與社交人際關係

研究發現:

「比較長的休息可以讓學習時,強化神經連結重複使用神經細胞讓記憶維持更久記住更多事情,強化學習的效果。」

也就是說

下課有時候感覺像中斷了老師的授課

看起來讓進度變慢

但是卻反而對孩子來說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我們小時候一定都有過臨時抱佛腳惡補的經驗

但也會發現不只是考完就忘光

甚至考試當下就已經想不起來了

這些都是玩博不斷提倡『把心玩開什麼學習都對了

讓孩子發揮自記的天賦適性

在一個安全自由的操作環境下

甚至只要短短有個10~15分鐘的專注體驗

這種感覺類似近年熱門的「心流狀態(Flow)」

反而會像是學習的補給品一般

讓大腦在徹底放鬆後

更能夠專注靈活正向面對訊息的處理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依照自己的年紀跟天賦適性找出自己有興趣的玩具

那難道只是讓孩子下課就好了嗎???

當然不能這麼簡單粗暴

不要忘了剛剛有一個前提是「有品質的下課」

再來我們試試改變學習場所的環境氛圍

改變學習氛圍的場域教育有什麼重要?

讓孩子走出教室,重拾好奇心,結合五感體驗與生活的經驗並延伸對學科課程的認識與想像,發現學習的意義及生命的感動」

這就是教育部近年推動「戶外教育」的核心概念

戶外教育重點就是:打造不同的場域體驗

在 蒙特梭利 教育中也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場域教育」 (Pedagogy of Place)

讓孩子感受學習不只在教室跟課本裡

而是更能看見書本背後來自生活中的知識

這也是近年STEAM 類玩具大火的原因

能夠讓孩子邊玩邊學

這不是太完美了嗎?

但是

有跟小孩子相處過你一定知道

孩子不是你丟一個玩具給他

他就會想玩

甚至你越希望他玩什麼

他越不願意動手嘗試

不要生氣

因為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長大的阿

那這個時候

打造「場域教育」的重要性就來了

改變學習場所的環境氛圍

讓孩子更能夠放輕鬆的探索知識

像是小時候班上辦慶生同樂會的時候

老師把班上的桌椅為子一改變

大家帶個乖乖桶來學校

是不是整個心情都不一樣了呢

其實簡單說

場域教育就是這樣的概念

讓學校運用自身的環境位置及教育方針

去針對學習設計出自己實踐場域教學的方式

有的都市學校設定就是讓孩子去有大自然環境的校外教學

鄉間學校就規劃進都市搭捷運、逛博物館

有些空間足夠的實驗小學就在學校中搭起農場、菜園

當然還有很多學校安排到 台灣玩具博物館 作場域教學 也是超棒選擇哈哈哈

這些都是運用環境氛圍改變

來引起孩子對不同方向的學習

在我們玩博的策展概念中提到:

其實很多大人都忽略了

對孩子來說「學習」本身不是被動的

而是本能的就有好奇心想要探索這個世界

我們在知識的培養還有技能的強化中

大人需要更有意識的扮演引導的腳色

行前也由江總監現場跟志工家長們分享玩具故事跟操作注意事項以確保孩子安全遊戲
謝謝潭美國校志工家長媽咪們全程盛情參與當了半天的玩具關主
孩子來到現場先交由兩大關的玩具老師們來做一個導覽跟開場 

針對孩子天賦適性去讓孩子有適合發揮的舞台

玩具行動博物館的概念就是更軟性的方式

讓玩具成為改變場域定義的媒介

運用開場時玩具老師的導覽操作解說

設定兩大區域「桌置益智復古童玩區」到「動態大感統玩具

運用生活自然科學的STEAM玩具

像是大家常見的桌上【疊疊樂】把他放大十倍

就是可以讓孩子用整個身體感知學習建築建構的空間概念教具

 大家常見的桌上疊疊樂把他放大十倍
就是可以讓孩子用整個身體感知學習建築建構的空間概念教具

博物館的教育意義

就是打造一個場域讓參觀在這裡有獲得「教育性」與「娛樂性」的平衡

研究博物館教育的 海因教授(George Hein)曾在論文中探討

20世紀著名哲學及教育家 杜威(John Dewey)對博物館的看法

其中提及「杜威認為博物館應該是所有學校的『學習網絡』中的一部分」

近代的博物館教育也深受 杜威經驗主義 的影響

杜威曾經指出「所有的教育都由經驗中產生

讓學習者與環境產生互動能夠達到學習的目的

 20世紀著名哲學及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曾經指出「所有的教育都由經驗中產生」
讓玩博的專業玩具老師們帶領孩子學習在學校玩不到的玩具故事跟遊戲體驗

我們也相信

孩子本身就是「玩」的專家

尤其不插電童玩類型的玩具更是具有直覺性

讓孩子很自然地就能夠運用五感感知去與【玩具(物)/同儕(人)/場域(境)】互動

這也是玩具行動博物館以操作器材為主的設計初衷

不只是讓在地玩具文化知識傳遞

了解原來以前人能用這麼多生活科學創造有趣的玩具

更要運用玩具去改變一個空間的既有型態

不只讓孩子玩的開心

更讓他們潛移默化在遊戲經驗中學習

我們相信孩子本身就是「玩」的專家
尤其不插電童玩類型的玩具更是具有直覺性 讓孩子摸索挑戰
了解原來以前人能用這麼多生活科學創造有趣的玩具

這些都要仰賴每個大人

去理解並願意守護孩子遊戲的權益跟學習的健康正向性

也謝謝潭美國校志工家長媽咪們全程盛情參與

當了半天的玩具關主

更開心的是志工媽媽跟我們說:

「這些老玩具也讓她回憶自己的童年」

深深感慨現在身為數位原生代的小朋友上下課都被3C包圍

難怪越來越多歐美教育學者提倡恢復不插電的遊戲模式

讓孩子偶爾均衡玩樂真的很重要

謝謝志工家長還細心安排了不同的彈珠挑戰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更有成就感 謝謝你
身為數位原生代的小朋友上下課都被3C包圍
難怪越來越多歐美教育學者提倡不插電的遊戲模式讓孩子均衡玩樂真的很重要
掃地時間跑來偷偷玩玩具的可愛孩子們 摸魚的時間才是最香的

謝謝這一次潭美國小家長會邀請

「翻轉上下課」不插電玩具行動博物館 大成功!

謝謝大家熱情參與 我們下次再見

撰文:台灣玩具博物館x文競文創 總監 江宜馨 Angela

1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