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分享: Blog2
搜尋

不怕不怕,打破七月都市傳說



小時候又愛又怕的【紙娃娃】回憶殺攏底家


「買來第一件事:就是用膠帶先黏脖子」

「小時候衣服還會自己用彩虹筆畫再剪下來」

「超愛紙娃娃,但是暑假都乾脆放學校」

「農曆七月要放鐵盒,不能打開」

「紙娃娃不關起來或燒掉的話,七月晚上會起來吃家裡的米」

這一堆都市傳說

是否也成為你的童年陰影呢???

還是你小時候還有甚麼不一樣的傳說故事呢

也快來留言分享

帶來農曆七月最經典童玩【紙娃娃】

一次分享超多紙娃娃收藏還有時代背景以及教育意義

最詳細的紙娃娃攏底家啦!



台灣紙娃娃特有風格就是會讓整張紙面像是野台戲登台一樣隆重


文化小教室我們出發囉


各地的人形玩具或擺設都很容易有特殊的都市傳說 包含大家近年熟悉的安娜貝爾、日本的人型娃娃、甚至是學校銅像 大概是因為與真人的樣子太過貼近 又或是早期手工彩繪的畫匠把臉部描繪的太傳神 容易讓人們產生敬畏與恐懼的心情 所以這些人形玩具與擺設 總會有繪聲繪影令人充滿毛毛想像的故事 而在台灣 最充滿都市傳說色彩的代表:當然就是紙娃娃 紙娃娃精緻華麗的外表跟極易不小心玩斷的脖子與四肢 常讓孩子有著又愛又怕的小情緒發酵 在這裡 以玩具博物館與老玩具們常年朝夕相處的經驗來說 目前確實沒有觀察到任何紙娃娃或人型娃娃有吃米、吃點心

或者半夜起來亂跑還是開燈關燈等等的不良習慣

大家可以暫時放心




紙娃娃大賞,還沒拿出全部館藏,都市傳說如果是真的這一堆動起來都不知道怎麼辦


關於紙娃娃起源


紙娃娃其實很早以前就在歐洲有精緻的手繪紙偶

但當時還不是廣泛販售

只有貴族才能玩到,算是一種奢侈品

一直到1812年

美國波士頓的J. Belcher生產的《The History and Adventures of Little Henry》

才成為最早商業上作為兒童玩具販售的紙娃娃

裡面會附上一本故事書腳本

故事描述的是:男孩小亨利被綁架後歷劫歸來的故事(?!)




早期歐式手繪風格紙娃娃


歐風手繪風格的紙娃娃,到現在穿著還是非常時髦 


這一組從丹麥寄回的寶寶紙娃娃,非常精緻


而在台灣早期農業時代

孩子的玩具幾乎都是利用身邊自然物DIY製作而成

像是早期常看見的木馬、釘甘樂、之前介紹的竹蟬等等

開始出現大量商業兒童玩具出現

就要說到一點台灣印刷產業了

在1945年前後,台灣印刷廠只有20來家

當時印刷技術不成熟,還沒辦法大量印出繽紛的彩色印刷品

而且因為物資匱乏

根本不可能大量生產孩子們的玩具

一直到1955年以後

印刷廠開始進行設備提升,新印刷廠商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1960年代以後,台灣印刷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屬於國民記憶的尪仔標、紙娃娃等等玩具

就開始慢慢出現在市面上

最後鋪天蓋地的席捲了整個孩子圈




你沒有眼花,是早期紙娃娃極容易對版沒有對準,人物的妝都花了


早期台灣仿歐式手繪的紙娃娃非常有特色


在當時

早期孩子有的會撿一些破銅爛鐵去回收來換零錢

或是用大人給的些許零用錢貢獻給柑仔店

換回自己夢寐以求的玩具

因為紙娃娃比起塑膠娃娃入手的門檻較低也好攜帶

於是成為了每個小女生書包中的必備品

當她們把紙娃娃華麗的配件一個個從厚紙上剝下來

帶去學校等著下課時

跟同學一起編織屬於自己的劇本

也大大滿足了小女孩心中的公主夢

(我們鼓勵玩具性別平等,但當時的確是以小女孩為紙娃娃的主要粉絲)




後期七八零年代開始隨著卡通流行的改變,紙娃娃也跟著改變畫風


台灣紙娃娃造型受日本動漫等文化的影響很深

大家最熟悉的

就是有著小甜甜的星星大眼睛

還有充滿歐洲宮廷風格的公主裙

然後再配上當時最時尚的配件、電視、跑車或是家電

搭上如歌仔戲台般鮮豔飽和的色彩

要多浮誇就多浮誇

後來隨著流行改變,也先後出現柔美畫風

甚至還有芭比、馬力歐、摔角手等等時下流行元素

不需要演算法,商人們為了討好孩子們的憧憬

無所不用其極把最流行的主題都往玩具上擺

台灣早期這種艷麗的畫風

也成為了一代人不可替代的經典童年記憶




有瑪莉小姐


當然也要有瑪莉兄弟


芭比在當時台灣也開始風靡也反映在紙娃娃上


可以看見物價從一元賣到三元,到芭比時已經漲到15元一本(芭比娃娃台灣史聊起來又是另外一個坑)


紙娃娃不只呈現了那個時代的流行的文化特色以及審美標準

也是一種創意與情緒的投射表現

更是一種孩子對創造力的學習

現在其實紙娃娃從沒退去過

包含明星追星、後宮宮鬥等情節

藉由替主角更換造型,來發展故事

都悄悄滿足了每個人內心的支配感以及滿足感

對於孩子來說

紙娃娃這種自己想像的角色扮演學習格外重要

根據兒童早期發展的專家:黛安.凱申(Diane Kashin, Ed.D, RECE. )與比法立.迪茲博士(Dr. Beverlie Dietze)共同撰寫的《童年早期的教育-遊戲與學習》( Playing and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中提到「角色扮演遊戲包含了發展創意的能力,能將不同元素結合,創造出一個架構,將舊的事物用新的方式呈現。」

這等於是孩子們把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去重新定義並且組合創造的一個學習過程

原來

玩具真的不只是玩具

紙娃娃角色扮演不是單純孩子辦家家酒玩遊戲而已

而是想像力創意靈感大噴發的學習關鍵阿!



還有這種立體旋轉式紙娃娃


更有電動紙娃娃,但是市場接受度不高,很快就停產了


台灣周見信老師對紙娃娃也做了深入的研究

6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